融媒体记者 杨浔 张晓珍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说破凉镇积极搭建学习平台、非遗服务创新学习形式,大鼓党史将非物质文化融入党史学习教育中,为民让学习形式多样化、鼓干方法生动化、说内容生活化,非遗服务让基层党员、大鼓党史群众印象深刻,为民深受教益。鼓干
匠心传红心 鼓韵传党史
“人民幸福国更强,说蓝图绘出千秋盛,非遗服务良策铺开百业兴,大鼓党史举国欢腾同逐梦……” 6月17日,为民在破凉镇黄大村的鼓干百年古树下,年逾花甲的汪永松身着长袍,一手敲着大鼓,一手打着夹板,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地演唱着自编自创的大鼓书曲目《庆祝百年华诞》,曲调悠扬的鼓书,朴实大方的唱腔吸引了众多党员群众前来聆听,台下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今年66岁的汪永松从小爱好乐器,自从第一次接触大鼓书,他就爱上了这种表演形式,慢慢走上了大鼓书表演这条道路。作为“大鼓书”非遗传承人,汪永松在各类书籍、报刊、广播、电视中汲取知识,创作出一系列紧跟时代的新作品。“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我就发挥自己的特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讲述革命故事,歌颂党的光辉历史。”汪永松说。
退休后的汪永松把党的方针政策、人民美好生活都纳入了大鼓书创作题材中,以说唱、快板等形式,把枯燥的理论知识生动化、生活化、地方化地表现出来。一面大鼓、一副夹板,给乡邻们带来不少欢乐。
“大鼓书说党史这样的形式非常活泼有趣,我们年轻人也很喜欢。在欢乐的节目表演中,我们清楚地了解到了党的光辉历程,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民族自豪感也更加强烈。”村民贺箐赞不绝口。
宣讲形式不断创新,党史学习教育也更具感染力。
以行践真知 零距离服务
6月17日下午,记者在破凉社区内看到,挖掘机正将百余平米宅基地上的树木挖起,两三辆翻斗车来回运送树木,不到一小时,宅基地上就已清理干净。
据介绍, 6月15日,该社区接到居民张凤媖的“无房屋居住”的诉求,工作人员走访后得知,离异后的张凤媖独自抚养女儿,因身患多种慢性病,无收入来源,生活压力大。该社区迅速行动,立即联系了县资规局、县农业农村局及镇村建设管理站等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测量测绘。仅用三天时间,就解决了张凤媖母女的房屋居住问题。
“社区里得知我的情况后,帮我申请了低保,又迅速落实了我的居住问题,我挺感谢社区的。老百姓的诉求都能及时得到回应,我们日子过得更有信心了。”张凤媖笑着说。
该社区把群众的事全部当做“心头事”,着力在“办实事,解难题”上下功夫、出实招,围绕各类民生问题,积极开展入户走访、实地查看,梳理形成“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张凤媖这件事只是我们社区工作上的一个缩影。针对社区居民反应的各类‘急难愁盼’问题,我们都是迅速地加以解决,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该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刘全红表示。
据悉,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破凉镇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200余件,以实际行动践行“学史力行”,让党史学习教育在基层走深走实。
Copyright@2003-2019 16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平原烽火电视剧全集爱奇艺 版权所有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