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乡风,霍山是县乡乡村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近年来,风美霍山县诸佛庵镇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引领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守护全国文明乡镇的霍山金字招牌为契机,全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县乡乡村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风美注重乡村“形”与“神”的引领塑造,绘就新时代文明乡镇新画卷。霍山
“追星”成风
“我明年也要拿牌子!县乡乡村”在诸佛庵镇上谷村“星级文明户”授牌仪式会上,风美村民程扑莲坚定地说。引领
为调动群众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的霍山积极性和参与性,引导他们从“站着看”到“跟着干”,县乡乡村诸佛庵镇开展了“星级文明户”和“美丽庭院”示范户的风美评选活动,举行了隆重的授牌仪式。很多人像程扑莲一样,第一次参与这样的活动,被评上的群众开心得合不拢嘴,没被评上的,失落之余更是对下一次评选的期待。
“我女儿看到村里发的通知,说每家每户搞好环境卫生就可以评选美丽庭院,她就让我一定要报名。”狮山村的汪发翠硬是要把正在帮忙整治环境的镇村干部拽到家里,看看她家的环境卫生是否能评的上。后来,通过村文明新风评比委员会的评议,汪发翠家的条件符合标准,顺利挂上了“美丽庭院”示范户的牌子。
“牌子不大,但是一种荣誉,我要继续保持,保证明年继续有牌子。”汪发翠说。
据悉,诸佛庵镇今年共评选出196户“星级文明户” 和231户“美丽庭院”示范户,使“追星”成为潮流,让“示范”蔚然成风,不仅环境美了,群众也笑了。
点赞家风
“刚结婚的时候不理解公公婆婆,认为他们给我们的太少,这些年创业开农家乐,尤其是二宝出生以后,才发现他们把全部都给了我们……”在诸佛庵镇的家风家教宣讲报告会上,戚晓梅说着说着就哽咽了,她用最朴实的语言把这些年对家庭对家风的理解说了出来。
戚晓梅是诸佛庵镇狮山村人,一家六口三代同堂,几年前还是贫困户,从一穷二白创办农家乐到走上一条致富路,离不开全家人的齐心协力,2020年5月,她的家庭被评为“全国五好家庭”。
在诸佛庵,像这样最朴实的生活里映衬的好家风还有很多。比如20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婆婆的“好儿媳”汪才云,左邻右舍说到她无不称赞一声好。还有拒绝诱惑、拾金不昧的“霍山好人”张莹,用实际行动传承好家风,向中国好人“信义兄嫂”致敬。这些优良家风成为凝聚向上正能量,创造美好新生活的精神密码。
“家宴”新风
“来家宴中心办酒席,我们不仅制定了四种不同的宴席标准,还会送你三个‘一’:一本家宴中心礼簿,一张文明积分券,一瓶甜蜜雪碧”。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推动农村红白喜事节俭、从简,大岭村打造诸佛庵镇首个家宴中心,切实把移风易俗落到实处。
走进家宴中心,映入眼帘的是挂在墙上的家宴中心倡议书和宴席标准,旨在让群众了解到家宴中心的目标定位。标准规格的大圆桌,干净整洁的环境,尤其是“公筷公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主题鲜明的公益画面,营造了非常浓厚的移风易俗、文明新风的氛围。 家宴中心还特别注重厨房建设,做到烹饪区、粗加工区、冷菜间、备餐间、储藏室规划科学合理,灶台、蒸箱、消毒柜、冰箱等配备齐全,功能间、设备标识整齐划一。最重要的是“三个一”的激励举措让群众实实在在的感受到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是社会光荣倡导的事情,让他们乐于接受、喜于参与。
自家宴中心建设以来,共接到十几户群众的宴席预订。家宴中心是一个窗口,一边传承传统文化习俗里蕴藏的温情,一边传播新时代的文明新风。作为移风易俗新阵地,家宴中心不只是转变行为习惯,更是转变价值观念。
文明如风
“这以后就是我们的排练场地了?我们人多,耍得开,真好!”诸佛庵镇俊卿艺术团团长看到老影剧院大礼堂后开心的说。今年,诸佛庵镇将六十年代留下来的老影剧院重新装修改造为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综合文化站、镇史镇情馆为一体的多功能活动室。老影剧院的重生,让原来的大舞台又重新热闹起来。只有文化阵地建起来,活动搞起来,农民聚起来,才能让乡村文明建设火起来,文明乡风热起来。
共建共享是诸佛庵镇群众对全国文明乡镇金字招牌最大的感悟。如今的小镇,既有“面子”也有“里子”,常态化保持对出店经营、乱停乱放等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的整治,让小镇里里外外、边边角角都清清爽爽、干干净净。文明如风,吹遍大街小巷。(宋真灿)
Copyright@2003-2019 16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平原烽火电视剧全集爱奇艺 版权所有
XML地图